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自建校初就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完全人格”,1927年建校之初12名教员中就有一名专业的心理学教员,重视心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成为我校育人理念之一。自2015年来,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指导下,我校在各年级各班设置了专门的心理委员,定期接受心理学老师的专业培训,以便组织各班开展心理测评、团队活动、朋辈咨询等。
涂校长讲话
在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的支持下,11月9日心理辅导中心组织顺庆校区三个年级总共96名班级心理委员在顺庆校区学术厅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培训交流会。会上,心理学老师刘朝虹就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基本素质以及一些基本的工作方法等向同学们做了讲解,让心理委员明确自己在班级中扮演的角色,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应该找谁。最让同学们激动的是,涂校长还特意向同学们表达了学校的感谢和期许。他从学校和社会的现状出发向同学们阐释了中学为什么需要心理委员,并希望同学们在这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中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希望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在我校心育工作中切实发挥作用。
刘朝虹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基本的工作态度和方法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心理委员制度创建于2015年,当时我校的心育工作面临以下几个困境:
一、专职心理老师2名,近万名学生,专职心理老师的数量难以满足日益庞大的学生心理咨询需求;
二、虽然很多班主任老师接受过专业培训,甚至有老师也通过国家专业考试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但班主任课业、行政以及班级管理事务繁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显得力不从心;
三、学生产生心理困惑和矛盾时通常对父母和老师采取回避的态度,老师往往难以掌握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
传统的依靠“心理学老师—班主任—家长”自上而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陷入了瓶颈,诊所式的心理辅导模式难以完全满足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亟需探索更加适合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式作为补充,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面对这些现实困境,我们以同伴教育、朋辈心理辅导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尝试建立基层心理援助和干预机制。
在这两年的探索过程中,各班的心理委员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支生力军,各班心理委员可以帮助心理学老师向同学们普及心理学常识、辅助心理测评;及时收集各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个别同学的心理危机,对其进行疏导、朋辈咨询;帮助同学们克服认知障碍,遇到心理危机能主动向心理学专业老师、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心理委员还会在心理学老师指导下策划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团活动,帮助同学们认识自我、完善人格;心理健康月时,各班心理委员还辅助心理学老师开展各类宣讲活动、主题活动等。
这两年我们对心理委员的选拔和培训也日益科学、规范、专业化,选拔时不仅考虑其兴趣爱好,还考察其人格健全程度;对心理委员加强管理、定期培训、及时总结交流;对心理委员的培训内容从职责界定、身份认同到工作技能的提升逐步推进;鼓励心理委员加强自我提升,除本校心理专业老师培训指导外,还引进精神卫生中心的临床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委员进行指导等。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力度提升心理委员的专业素养,总结培训心理委员、开展团队活动、进行朋辈咨询的经验与教训,探索如何让心理委员更好地辅助班主任德育工作、家校合作等,充分调动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配合我校心理辅导中心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培养出更多具有“完全人格”的南高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