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嘉陵区教科体局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加强管理,丰富内涵,提升质量。
秩序为先,强化常规管理,做到“三个突出”
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活动、维护教学秩序,着力构建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大力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一是突出“精准”,全面规范课程管理。针对个别学校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课程编排不规范、教师不按课表行课等现象,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管理方案》,对课程计划、教学活动时间、课程名称、课程编排进行了规范,促进了课程管理每个环节精准到位、精准操作、精准落实,确保了教学时间充足、课程编排合理、教师行课规范。
二是突出“细致”,严格落实常规管理。出台了《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幼儿园保教工作常规(试行)》,明确了常规管理中各教育督导组、中小学、幼儿园职能职责,对课程计划、管理责任、教学过程、教学计划等方面,细化了标准,做到有章可循;鼓励学校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倡导教师主动作为、勇于创新。
三是突出“实效”,持续加强教研管理。鼓励教研员到班级一线兼职任教,提倡优秀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工作。注重抓好校本教研,督促上好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要求校级领导必须深入到各教研(备课)组参加活动,形成了以区教研室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全员参与的教研格局。充分发挥名师引领带头作用,成立名师工作室10个,2020年遴选37名教师并纳入区优秀人才库。通过随堂听课,问卷座谈等多种方式,常态化开展教学视导,重点视导“备、学、教、练、改、辅、考、评”八个环节、集体备课、“青蓝工程”等落实情况,对视导结果进行量化评比,确保教研实效。
人才为本,强化队伍管理,促进“三个提升”
进一步强化管理团队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为提质增效保驾护航。
一是加强管理团队建设,促进干部素能提升。针对个别校长“泛行政化”现象严重,成天应酬多,凡事打和牌,怕管队伍,怕管教师;个别中层干部没追求,不上进,任职只为评职称等现象。出台了《学校校级领导人员管理制度》《学校中层干部管理制度》,健全了干部选拔、任用、培训、考核、交流管理,为建设一支爱岗敬业、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结构合理、清正廉洁的高素质管理团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资水平提升。针对个别教师随意调课、兼职兼薪、得过且过、惰怠消极等现象,出台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管理办法》,明确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准则,建立了教师工作日上班签到、工作时间坐班和请销假制度,增强了教师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为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促进师德师风提升。为切实治理“三乱”、酒驾、赌博、收受红包礼金等问题,出台了《关于在全系统开展干部职工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的方案》,紧扣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6个方面,在系统干部职工中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活动。通过签订师德建设承诺书、开展师德征文和读书竞赛等活动,筑牢教师爱岗敬业意识;通过树立师德典型,表彰先进教师,塑造新时期教师光辉形象。
公平为基,强化质量管理,实现“三个覆盖”
通过正考风、严考核、重奖励等措施,切实加强教学质量建设,有效促进考风、学风、教风建设。
一是聚焦考风考纪,实现督考全覆盖。为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效果,改变考风不正、学风不优、教风不良现象,对所有年级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监考、统一阅卷、统一分析”的“五统一”期末质量监测,每个考点从局里抽派一名工作人员进行全程督考,片区内同年级交叉监考,每考室聘请一名家长代表参与监考,让考试在阳光下进行。对试卷保管参照中考标准执行,除小学一、二年级外,其他考试科目均由全区统一组织评阅。考试期间,局班子成员分片巡考,对考试中履职不到位、徇私舞弊的教职工一律按相关规定从严从重处理。
二是加强年度考核,实现问责全覆盖。每年初下达学校年度考核细则,明确考核权重,按照不同类别对全区所有学校进行定性定量考核。按考核得分排名,按名次定等级,凡是学校出现重大责任事件,考核结果下降一等级。考核结果与校长绩效工资、教职工年终目标奖直接挂钩。教职工年终目标奖共分三个等级,等级间相差500元,等级差异多出的资金由区财政直接划拨。
三是加强表扬奖励,实现推优全覆盖。每年隆重表扬一批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名校名校长,评选“优秀教学质量奖”,激发教师荣誉感和获得感;充分保障“名师工作室”教研经费。出台《关于对做出贡献的教师予以奖励的办法》,对教育教学业绩优秀进行奖励;对人才培养和输送进行奖励;对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进行奖励;对其他做出突出贡献者予以奖励;奖励金由学校落实到相应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