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顺庆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定“打造全省一流、川东北领先的教育高地,实现顺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不动摇,立足建成“主城功能核心区”,坚持项目建设与内涵管理双向发力,持续做大增量、盘活存量、创造变量,教育资源实现量质双提升,教育发展红利惠及每一名孩子。
“三大行动”做大增量
一是资源北拓拉伸城市骨架。契合“城市向北、顺庆向上”战略部署,高起点规划建设南充大学城,首家入驻的南充电影工业职业学院“六大功能板块”即将竣工。川北医学院新区建设已达成初步协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天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入驻大学城相关事宜正在洽谈之中。占地318亩的南高北部新城校区总投资超10亿元,在川东北片区率先采用恒温、恒湿、恒洁、恒氧、恒静的被动式装配建筑,现已基本完成主体施工,今年9月可以开校招生。二是学前教育“80、50”达标补齐短板。紧扣“2020年公办园在园幼儿不低于50%,普惠园占比不低于80%”目标任务,在去年建成的白土坝幼儿园、清乐幼儿园、延安路幼儿园3所公办独立园的基础上,今年又加快推进佳华路幼儿园、大祥幼儿园等6所公办园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加大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和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工作,正在建设配套幼儿园(清泉幼儿园)1所,已整治配套园14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园56所,确保年底前普惠率和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双达标。三是义务教育提质巩固优势。结合城市发展进程和人口变化趋势,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近两年来,先后建成府荆小学、青龙山学校、清泉小学、凤鸣小学等重点项目6个,新增学位1万余个,有效补齐了市政新区、火车北站、白土坝等片区义务教育资源不足问题。2019年,大力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开办教师暑期全员培训班,邀请专家111人次,参训教师9000余人次,选派教师外出跟岗锻炼38人次,依托著名高校定向培训教师66人次,持续提升教育发展内生动力。
“三大举措”盘活存量
一是改造闲置资源。全面摸排现有闲置校舍、闲置土地,结合资源特点就地进行改造。近两年来,先后实施潆溪小学、川矿学校、潆溪职中等学校的改造,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利用原美亚学校闲置校舍,成功改建为高品质幼儿园——延安路幼儿园。目前,正着手对原炼油厂中学、潆溪小学希望教学点和职工大学老校区闲置校舍进行改造,将其改建为公办独立幼儿园。二是升级薄弱资源。按照“设施标准化、装备达标化、环境优美化”的思路,大力推进城乡薄弱学校升级改造,建设高标准塑胶运动场16个,学校装备达标率达到100%,校园文化改造、标准化学生食堂建设、百兆光纤网络实现全覆盖。特别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左右,全面推行农村中小学“免费午餐”和农村教师免费乘坐幸福公交“双免”工程,为稳定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提供了源动力。三是整合低效资源。试点推行高中进城、校点学段整合,采取撤并、合并等方式,综合利用低效资源,先后取消芦溪中学高中部、撤并潆溪初中等校点学段13个,有效提升了教育资源利用价值,促进薄弱资源向优质资源转变。
“三大路径”创造变量
一是实施集团化办学。按照“名校举办新校”“名校带动老校”的思路,先后组建五星小学、西华师大附小、涪江路小学、南充五中、南充七中“五大教育集团”,实现优质资源有序向外扩张。二是建立城乡一体化联盟。坚持城乡教育一盘棋,组建17个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与汶川县建立18个跨区域教育联盟。城乡学校之间通过互派教师、开展联合教研、组织送教下乡、跟岗锻炼、教育教学质量挂钩考评等方式,促进城乡教育资源融合发展、互联共享,全面提升了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三是探索开展新课程试点。坚持政府主导,大胆重构课程体系,率先试点选课走班,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两个达标验收”,启动校园足球示范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综合素质测评示范区“三大创建”,以课程改革促进内涵发展,提升质量水平,更多的教育资源通过提升内涵管理,逐步转变为优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