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工作机制。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县、片区、学校”三级管理网络,深入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丰富工作载体。充分发挥县内现有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优势,利用朱德纪念馆、张思德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旅游”“夏令营”等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开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10多个,让德育走进社会。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养成教育和全员读书教育等活动,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得到明显改善。
强化示范引领。将德育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提高德育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中,各校因地制宜,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自主发展、“留守学生”教育、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等问题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取得了明显成效。
构建立体网络。抓好家长学校建设,创建省、市、县级示范家长学校15所、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18所;在各中小学校成立“警校共育”办公室,校校聘请法制副校长,配备专(兼)职安保人员;积极与文明办、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和团体协作配合,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唐胜山)